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节(1 / 2)





  当时金桂虽没在场,但听到府中婆子绘声绘色的描述,她也能联想到那副画面。要不是齐王受了陛下的斥责,禁足在府,不能离开半步,世间哪有男子能受得了这么大的屈辱?肯定会好生教训谢岭。

  周清挑了挑眉,不由对谢岭高看一眼。她本以为谢岭被宁玉芜迷得神魂颠倒,连规矩脸面都不要了,哪想到他竟还硬气一回,不止休了宁氏,还将人送到齐王府,也算是彻底断了个干净。

  “不过这齐王倒也心善,就算受到这么大的污蔑,仍将无家可归的宁氏接到府中安置,根本不在乎那些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要不是他发了慈悲,一个大着肚子的美貌妇人逗留在街上,命运怕是十分悲惨,也不知宁氏的奸夫究竟是谁,早些承认多好,非得连累别人才罢休。”

  边说着,金桂边摇头晃脑,清秀小脸上露出几分悲愤,显然对谢岭的做法极为鄙夷。

  在世人眼中,齐王寄情山水之间,不慕名利,不爱权势,简直与超然物外的谪仙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就算他被世人斥责、被谢岭辱骂,普通百姓与金桂一样,依旧会认为这是对齐王的污蔑,不断寻找理由替他开脱。

  只可惜伪君子就是伪君子,即使披了人皮也没有任何用处,完全改变不了他的本质,一旦那张假面被扒下来,就成了令人不齿的真小人。

  前世齐王落得圈禁的下场,估摸着是明仁帝对他彻底失望了,才会放弃这个儿子。

  第106章 风波

  齐王因收留宁玉芜被污了名声, 但在世人眼中,他依旧是高洁傲岸, 不沾凡俗之辈,绝不可能与人妇通.奸,他将宁氏带入府中, 不过是为了偿还当年的救命之恩, 若将恩人扫地出门,才是禽兽不如的做法。

  不少百姓都相信了这样的说辞,不过仍有人心生怀疑, 毕竟谢岭日日去齐王府前吵闹, 双眼中充斥着的恨意不似作假, 说不准宁氏腹中的孩子真是皇家骨血呢!

  还没等众人找到证据,京中又起风波。

  原来柳贺年做了一篇文章,夸赞莱州知府张昭德洞悉人情, 明察秋毫, 不必用刑便能破案。那陶丁氏之所以会杀害大伯陶文凤,只是为了避免自己被人非礼。按照本朝律令:妇女遭强.暴杀死人者杖五千, 如凶器为男子者免杖。

  莱州知府仔细查明真相,又想方设法保住陶丁氏的性命,心存仁念,当真如明镜高悬;与之相比,刚将廖氏带回京城的指挥使, 日日刑讯一名老妪, 手段之歹毒可见一斑。

  柳贺年身为状元, 父亲柳岑又是中军都督,这篇名为“拒奸杀人之妙判”的文章甫一问世,便被诸多学子争相传阅,甚至还有不少官员诵读此文。他们认为本朝已经足够昌盛,完全没有必要再设立镇抚司,让这些鹰犬肆意残害百姓。

  在普通百姓眼中,镇抚司中种种酷刑委实令人胆寒,读过这篇文章后,他们更是将锦衣卫视为杀人不眨眼的恶徒,认定了谢崇滥用权柄、伤杀无辜,早就该落得斩首示众的下场。

  此等奸佞,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按说文章在文人之间流传,实属正常,但平头百姓识文断字的并不算多,竟然有半数以上的百姓听过这篇文章的内容,都想要莱州知府那样的青天大老爷,恨不得让严刑峻法的谢崇立即以死谢罪。

  若说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事情定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因周清嫁给了谢崇,即使没有刻意宣扬此事,依旧有不少人听说了消息,隔三差五就上门闹事,逼着周父不得不闭店,以保证家人与徒弟的安全。

  嫁到谢府一年多,谢崇到底是怎样的秉性,没有人比周清更清楚,他根本不会滥杀无辜。之所以对廖氏用刑,是因为这老妪无比恶毒,先前马车刚到京城,叶猛便将她的关节一一复位,哪曾想廖氏不知从何处摸出了一根带毒的银针,若不是叶猛反应快,恐怕这条命就保不住了。

  府里人心惶惶,有不少签了活契的雇工纷纷请辞,竟连工钱都不要了。

  也是,如若谢崇获罪的话,伺候的奴仆可能会受到牵连,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他们是为自己打算,周清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谢家的侍卫大多都是从镇抚司退下的老人,忠心耿耿,绝不会做那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倒是让她安心了不少。

  这会儿周清坐在桌前,手里拿着柳贺年写出的文章,案上放着本朝的律文,逐字逐句对照一番。初读妙判一文,她就觉得有些不对,待到细细分辨时,果真发现了更多的错处。

  将自相矛盾的地方抄录到白纸上,她一夜都没有阖眼,等到天光大亮时,肩颈传来阵阵酸痛,稍一动弹,便好似针扎一般。

  右手捏拳,绕过脖颈用力捶了几下,还未等她反应过来,雪白皓腕便被人轻轻握住,放回了膝头。

  她不免有些愕然,抬眸一看,才发现谢崇站在她身畔,也不知来了多久。

  粗如砂纸的掌心或轻或重地揉捏着女人的肩颈,周清时而微微皱眉,时而眼中沁泪,时而咬牙忍痛,谢崇习武多年,用内力帮爱妻疏通经络,没一会儿,便将酸胀之感尽数驱散。

  幽深目光落在桌面的纸页上,谢崇忍不住问,“这是清儿整理出来的东西?”

  周清颔首,“妙判的文章一出,所有人都在拍手叫好,但我记得,律文中并无杖五千的说法,明刑以弼教,刑罚起到教化的作用,而非将百姓生生折磨至死,五千杖打下来,活人怕是都成肉泥了。”

  本朝科举只考经义,许多文人都不通法令,否则柳贺年也不会犯下这么基本的错误。

  “说不定是传抄有误,将五十错写成五千。”将人抱在怀里,谢崇低低笑了一声。

  周清回头瞪了他一眼,“你身为指挥使,对大周律还不了解吗?笞刑从十到五十,分为五等,杖刑是从六十起算,只要传抄的书生不瞎,都不会把六十抄作五千。”

  正说着,金桂突然进了屋,手里拿着一张帖子,看到紧紧抱在一起的夫妻时,她怔愣片刻,赶忙低头,轻声道,“主子,柳府的夫人过寿,给咱们府上送了请帖。”

  柳家的夫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拿了休书的焉明玉,另一个则是她的亲姑姑,也是柳贺年的生母焉氏。

  往日谢柳两家从未打过交道,甚至因为齐王的缘故,已经站到了对立的阵营中,眼下突然送帖子过来,怕是宴无好宴。

  金桂将帖子放在桌上,随后便贴着墙根退了出去,临走时还不忘将房门掩上,免得有那些没眼色的前来搅扰。

  手里拿着请帖,谢崇面色阴沉,“镇抚司犯了众怒,柳家是想借此机会羞辱你,这种宴席,不去也罢。”

  “羞辱?焉氏凭什么羞辱我?凭她被关进诏狱的前任儿媳,还是凭柳贺年所做的文章?漏洞百出、一捧一踩,谁会看不出他的卑鄙用心?”

  周清拉着谢崇,让他坐在自己面前,一字一顿道,“我若怕了她们,只会丢了谢府的颜面,还不如辩上一辩,也能借此机会,让那些宾客看清柳家的真面目。”

  方才外面刚下过一场雨,天气并不算热,甚至还隐隐有些凉意,但谢崇胸臆中好似烧起了一团火,他紧盯着爱慕的女人,心情无比雀跃。清儿明知此去柳家会受到刁难,却没有丝毫犹豫,是不是证明了她也是在乎自己的?

  忙了一整夜,周清不止不困,反而格外精神,推开男人满是胡茬儿的下颚,她走到窗前,将窗扇推开,看到淅淅沥沥的雨水不断往下滚落,在檐下汇成小流,将青石板冲刷的一尘不染。

  “不睡一会儿?”

  “不了,待会奶娘会把铮儿抱过来,跟他分别了将近两个月,心里难受着呢。”想起玉雪可爱的儿子,周清的神情越发柔和,那种温柔掩盖住她容貌的艳丽,让谢崇喉间发痒,恨不得让她的视线一直投注于自己身上,再也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分神。

  还没等周清洗漱完,奶娘便来到了主卧,她将孩子放在床褥上,似金桂那般,片刻也不敢多留,飞快地离开了。

  铮儿咧嘴咯咯直笑,看也不看坐在跟前的黑脸男人,乌溜溜的眼珠子紧盯着母亲,那副模样让周清笑的前俯后仰,赶忙擦干了面上的水珠儿,几步走到床前,将他抱进怀里。

  谢崇抿了抿唇,严肃道,“男孩不能宠,否则无法撑起门楣,等铮儿三岁就让他搬到前院,如若不然的话,恐怕会养出个不学无术的酒囊饭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