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72节(2 / 2)


  所以在阎忠的统计后,现在许安麾下直辖的军士共有67554人。

  当然这不包括太行山北部的七股势力。

  左校、郭大贤、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七股势力虽然已经归降,但许安暂未派兵接收他们的部曲。

  因此他们现在还是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他们具体的兵力也无法统计。

  军中将领如今只有,刘辟、龚都、张燕、徐晃、黄龙、于毒、何曼、周仓、裴元绍九人。

  白绕和眭固两人在于毒麾下任军司马,归降的白雀还有司隶两人,则是归在刘辟的麾下被任职成了军候。

  许安当初誓师南下之时分封了四名校尉,典军校尉刘辟,安军校尉龚都,黑山校尉张燕,护军校尉黄龙四人。

  于毒,徐晃,何曼、周仓、裴元绍五人都没有正式封号。

  太平道在山中发展的势头非常的迅捷,不算山中的住民还有军士家眷在内,如今军中有近半数的人都已经通过了考核加入太平道了。

  许安收起案牍上的竹简,他麾下军士如今虽有6万之众,但装备杂乱,甚至还有些军士握持着木枪,训练程度也各不一样,编制也是极为混乱,甚至很多军队,连军官都没有编满。

  如今山中钱粮的问题已经暂时解决了,而且还收获了大量的武备,许安也认为正是时候整合一下麾下的军队。

  连番的大战也让许安对这个时代的战争更为了解了一些,也让许安更加清楚了他麾下的黄巾军。

  不同于其他的军队,黄巾军的组成很多都是太平道的教徒。

  晋阳之战更是让许安看到了属于信仰的恐怖力量。

  士气是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信仰能坚定人的意志,更能提升军队的士气。

  石脆山之战,是机缘巧合,天赐的良机,所以许安才决定出战,乘着暴雨汉军斥候无法出营之时,奇袭汉军大营,使得汉军最终放弃进攻井陉的计划。

  正因为石脆山一战中,许安按照《太平经》上对天气的预测,假借天威,众人皆以为有呼风唤雨之能,在军中黄巾军方士的推波助澜下,许安在军中的威望几乎达到了顶峰。

  所以晋阳之战时,当许安亲赴战阵之时,整个晋阳城外的黄巾军都沸腾了起来,继而击溃了城墙上顽强防守的汉军。

  而由太平道狂信徒组成的黄天使者,他们身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持着锐利的兵刃,在战阵中更是无往不利,更重要的是他们悍不畏死!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太平道最虔诚的信徒,他坚信他们是为黄天而战,就算战死也能魂归黄天。

  许安初次见到黄天使者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支和他们相仿的军队,就是后世天下闻名的“陷阵营”。

  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如果他麾下这数万人都同黄天使者一般有着这样狂热的信仰,那将会是一支多么恐怖的军队,悍不畏死,永远不会出现溃逃。

  但许安也知到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张角布局十数年,信徒数百万之众,但麾下黄天使者最多之时也不过数千人。

  太行山中许安麾下如今军士有6万多人,黄天使者也不过刚过五百之数。

  在晋阳之战中,许安还注意到了一点,黄巾军方士带头发起的冲锋,比起黄巾军中普通军官率众冲锋,所起到鼓舞士气的效果要显著的多。

  黄巾军不同于其他的军队最特殊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宗教信仰的加持下,士气和战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甚至有些时候都能达到悍不畏死的程度。

  广宗之战时,张梁就以黄巾方士在楼橹上作法,鼓舞众人的士气。

  突围之时张梁阵前,抛洒符纸,漫天的符纸迎风自燃,直接将士气跌落至谷底的黄巾军重新鼓动了起来,一举突破了汉军的防御,带领着麾下军士安全的撤回了下曲阳。

  许安取出怀中的《太平经》, 摩挲着《太平经》的封面,感受着手中的触感。

  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下曲阳城外,在帐中听到了张梁的询问。

  “前些日子你已粗通太平道经义,我太平道有,天,地,人三篇道统,皆为无上妙法,你想选哪一篇修习?”

  “天篇,为我兄长张角所学,顺天应人,因势利导,决胜千里,是为天时。”

  “地篇,为我兄长张宝所学,因地制宜,依凭地势,运筹帷幄,是为地利。”

  “人篇,为我所学,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归于一心,是为人和。”

  许安定了定心神,翻开了放在案牍上的《太平经》。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归于一心,是为人和……”

  随着《太平经》的翻动,许安的眼神也逐渐的清明了起来。

  历经了如此之久,辗转千里之地,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黄巾军前行的道路。

  ……

  三日之后,整军的消息从许安的住所传出,继而传遍了整个太行山脉。

  随着一份份的调令,分布在太行山的各处的黄巾军军士都开始向着半云山的方向靠拢。

  直到十一月中旬,除了留守在各处关隘的守军外,各地的军士都陆续赶来,5万余人被集结在了半云山附近的两处平缓的河谷处。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谷集训

  这次整军,许安共计征召了52232名黄巾军士卒,此时这五万余名黄巾军就驻扎在半云山河谷外的池尾谷,林虑谷两处河谷中。

  两处河谷中根据许安的军令,分别修建了10个营寨用来容纳集训的军士,每个营寨可以容纳2000到3000人。

  池尾谷的一处军营中响起了聚兵的战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