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802节(1 / 2)





  这一情报一开始被淹没在了情报堆中,鹰卫收到的情报很多,因此一开始并没有太过于在意。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一情报的等级也逐渐开始提高。

  而后阎忠抵达青州之后,开始了整理情报的工作,这一份情报也被他找了出来。

  对比着地图,阎忠也是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和诡异之处,然后在议会之时提了出来,告诉了许安。

  而当许安看到阎忠所指的地方,他第一个想到的词便是“威海卫”。

  对于威海卫,只要是稍微在意一下历史课,应该都有所了解。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让许安记得威海卫这个名字不是因为明朝,而是因为清朝末年的一场战事。

  甲午战争之中日军在黄海之战中获胜,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又在1894年十一月下旬,占领了旅顺。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之中损失惨重,李鸿章于是令北洋舰队水陆相依,陆军固守大小炮台,舰船依托岸上炮台进行防御。

  在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

  最后的结局,以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告终。

  威海卫之战的失败,标志着清朝在海陆两条战线全面溃败,

  威海卫军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濒临黄海,西连烟台,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旅顺口势成犄角,共为渤海锁钥,拱卫京津海上门户。

  威海卫为不冻良港,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刘公岛扼其前,形成向东、向北两条航道和进出口。

  日岛、黄岛、牙石等岛罗列刘公岛两侧,构成港域天然屏障,形势险固。

  所以许安对于威海卫军港的位置也有一些了解。

  当阎忠指向东莱郡那凹进去的地方之时,许安便立即联想到了威海卫。

  而说起威海卫,那么,唯一能够联想的便是军港。

  威海卫所在的无疑是一处建造军港的好地方,虽然现在并不叫威海卫这个名字。

  结合鹰狼卫提供的情报来思考,恐怕汉庭已经是在这里暗中修了一座军用港口。

  如果不是军用港口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这样遮遮掩掩,甚至还将周围的住民全部迁移,还限制了其活动的范围。

  而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隐藏一座军港?这就有点耐心寻味了。

  这样细想下来,其实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汉庭暗中隐藏着一支海军。

  汉庭想要故技重施,就如同当初趁着鹰狼卫麻痹大意的时候,绣衣使者突然袭击潜伏在汉地的鹰狼卫,一举破坏了鹰狼卫在汉地的情报网。

  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从鹰狼卫换成了明国的海军。

  汉庭应该料到,明军有很大的可能会先从海上进攻,以此牵制在青州的汉军兵力,使其首尾不能兼顾,两线作战,疲于奔命。

  汉魏两庭根本不注重海军的发展。

  汉庭在海上的力量非常弱小,几乎没有海军。

  魏庭也是一样,魏庭也没有海军,这也是为什么公孙度可以如此为所欲为的缘故。

  除了许安之外没有人重视海军的发展。

  而这就造成了有些许安资助的明国海军占据了先手,明军的海军一直牢牢掌握着海上的霸权。

  按照汉庭如今的表现来看。汉庭应该是藏了一支海军,在威海卫军港之中。

  汉庭水师的力量肯定不强,如果汉庭水师的力量超过了明国海军的话,绝对不会如此畏畏缩缩。

  汉庭水师如果实力强劲的话,完全可以出兵威胁辽州和海东两地。这将能有效地牵制明军的兵力。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许安也不相信,汉庭能够造出比福船和盖伦船更强大的海船来。

  如今世界上造船技术最好的工匠应该都在明庭之中。

  从攻防制度确立开始,在陆地的工坊,铁匠和木匠等工匠之中一共只有三名达到名匠级水平的匠人。

  但是在如今明庭造船工坊之中。却也有两人达到了名匠级水平。

  这两名工匠都对明庭的战船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明军新下水的战舰如今都采用了其改进办法。

  战船底部以从头到尾的龙骨为主干,船壳是由多层板料叠加而成,采用榫合钉接法,将构件坚实地连接起来,提升了其坚固性,并使其冲撞与防冲撞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还有改进的精工细作的捻缝工艺进一步的保障了船舱的水密性。

  明军战船的性能,绝对远远领先于汉庭所修建的战船,整个世界上应该找不出比明军战船技术含量更高的战船了。

  汉庭短时间之内想要追平这样的差距,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数量的话,汉庭水师也绝对不会太多,毕竟为了补充北伐损失的兵力,汉庭将大量的军费花在了陆军的身上。

  所以,汉庭水师接下来的行动,只需要略微的换位思考一下便就可以推测出来了。

  许安将自己放在了汉军主将的身上之后,很快便得出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