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〇五章 傻和尚(2 / 2)

一位思想觉悟多么高的老人,我不由肃严起敬,连声应是。闲聊一会儿,我们就告别朱洪一老人下山了。

回到赵掌柜家,赵掌柜已经回来了。家庭旅店又住进几伙游客,陈凤娥正在准备晚餐。

赵掌柜买回来很多美味,可以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晚上是篝火晚餐。赵掌柜在宽敞的院子里燃起一堆篝火,围着篝火我们坐了一圈,每人面前一张小桌子。

因为算是熟人,又是有文化的编剧,赵掌柜待我如上宾。其实,他并不知道,编剧这个行业,绝大多数都是填不饱肚子的,他们外出打工的,也比那些无名的编剧有钱,因为,我有个同学就是编剧。

一边喝着浓烈的美酒,一边品尝着山珍海味,我终于想到一个话题,说道:“赵掌柜,我们下午上山,看到了一个**十岁的老人,还有一个聋哑人。”

赵掌柜马上就说:“啊,你说的是傻和尚和虫四!”

“他们说的是这个名字。”我说。

“你不知道,”赵掌柜说,“傻和尚是我们这里的名人,属于老革命,每年十一国庆的时候,王宏卫和刘铁钢回来的时候,都要去看看他。”

我说:“刘铁刚也是每年的国庆节回来?”

赵掌柜说:“是的,一年不拉,他们两个都是十一那天回来,然后,两个人一同去看傻和尚。”

“这么说,他们的交情不浅啊。”

“那是的,按他们的话说,是革命战斗友谊!”

贝小虾“当啷”来了一句:“赵掌柜,傻和尚是不是他们的老领导啊!”

赵掌柜喝口酒,抹抹下巴:“不是。”

贝小虾说:“那这个傻和尚怎么这样牛逼,赵掌柜,你给我们讲讲呗!”

赵掌柜借着酒劲,说:“好!反正咱们今天也没有记者在场,我说了,也没人传出去,我就给你们讲讲这段故事!”

乔叶红说:“讲吧,美酒佳肴,就缺一段故事了。”

赵掌柜清清嗓子,讲道:“还是六七十年前抗战时期,那时还没有我呢。国民党的远征军和日本鬼子在这里开战,可以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日本鬼子被国民党的军队全部消灭。有一天,村子里来个小伙子,二十左右岁,身上有枪伤,好像活不了多久了,说他叫朱洪一,是要找国民党军队,还说他所在的连队全部战死了。可是,国民党军队已经开拔打仗去了。村长收留了他,全村人出钱给他治伤。村长派人联系到他的部队,结论是这个连队确实有这么个叫朱洪一的人,确实全连阵亡了。后来,等伤好了,部队也走远了,他就留在我们村里。”

我们几个一边吃喝,一边听的津津有味。

赵掌柜喝口酒,吃口菜,接着说:“一切都很太平,解放后,一直到了六几年,有一天,有人揭发朱洪一是日本人隐藏下来的特务。当时公社的军代表王宏伟和革委会主任刘铁钢,他们把朱洪一带走了,两天后,他被放回来,革委会宣布他不是日本特务,只是一个普通的远征军士兵。那时,后面的山里有个太上老君庙,已经被拆的差不多了,和尚也跑了。朱洪一说身上有伤,喜欢清静,就搬到庙里面去住了。他为人心眼实在,只吃亏不占便宜,骂他两句,踢他两脚,他也笑呵呵的,这样,就有人叫他傻和尚,从那以后,沙和尚的名字就叫开了。”

贝小虾说:“厉害了我的哥,两个政府官,一个国民党小兵,几十年的交情,真不简单呀!”

赵掌柜说:“这叫国共合作,革命友谊,牢不可破!”

乔叶红也不断发出赞叹。

赵掌柜说:“这段历史,你们写剧本时,千万不要写在里面!”

贝小虾说:“为什么不能写在里面呢?”

赵掌柜又喝口酒,咂咂嘴,然后说道:“他们这是私人友谊,和松山战役比起来,不值一提,可能就因为这个,王宏伟和刘铁钢每次回来,都是轻车简从,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低调得很。如果他们想要做什么宣传,早就有大批媒体跟随了。如果你们把这件事写在剧本里,那时热脸贴了冷屁股,拍马拍到马蹄子上了,千万不能出这个风头!今天,我是喝了点酒,你们也不是外人,又是提到了傻和尚,不然,我哪能给你们说这种事呢!”

我说:“赵掌柜,你只管放心,我们写剧本,是写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和他们的友谊,两者相差二十多年,根本沾不上边儿!”

“是是是,是这么回事儿,这还挺好!”然后,他端起酒杯和我碰了一杯。

这顿酒,喝得真是一个高兴,我没少喝,脑袋都有些晕晕乎乎的。篝火晚餐结束,大家都回了房间休息。

本书由,请记住我们网址看最新更新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