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三二章 改革套路(2 / 2)

对于没有甲板的小船,则按照最长和最宽处的距离相乘计算收税的面积。

这是崇祯皇帝本人亲自提出的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独创,而是当时泰西诸国,比如荷兰这个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国家,对船只运送货物收取关税时的办法。

这样的办法看起来漏洞很多,比如说,它没有考虑到货船运送货物的重量,以及货物的价值,也没有考虑到客船运送旅客的人数,以及是否携带了货物,同样也没有考虑到货船或者客船是否满载、超载或者空载的问题,等等。

但是,这样的办法却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每艘船该交的税银,非常的容易计算,很难有暗箱操作的可能。

而且计税征税的这个办法公布开来之后,运河上的船主或者雇船的货主们,自己在进入运河之前,就能够估算出自己该交的税银是多少,可以有力地防止各大钞关税吏由于人为的因素而胡乱收税、胡乱估值,给朝廷造成税银流失,或者集体的贪污腐败。

而且这样收税,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对钞关的主事和税吏们来说,减少了很大的工作量,人力成本大为降低。

工作的难度也大大下降,根本不需多么高深的知识或者学问,因为这么一来,计取关税的工作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了。

一艘客船或者货船,经过税关的时候,不管你里面装的是什么,也不管你这些货物价值多少、吃水多深,就按你甲板的最大面积收取通行费,绝对的简单易行。

当然,有的人会说,这样一来奸商们就会想办法把客船或者货船的甲板面积缩小,不往长宽这个平面横向发展,而往上下这个纵向发展。

这个想法是对的。

因为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由于荷兰各地港口都按照甲板面积大小征税,所以荷兰的商人们都愿意雇佣甲板面积小,但装载量大的船只运送货物,所以荷兰人的造船业很快就发展出了夹板船。

这种夹板船通常有三层甲板,中间一层的甲板面积最大,属于运载面积,而最上层的甲板面积不大,却属于征税面积。

也正是这种夹板船,最后造就了荷兰人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因为这种夹板船在投入商业运输之后不久,就被用作了战船,使得原本弱小的荷兰,迅速在海洋之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如果大明的造船业能够往这个方向发展,那正是崇祯皇帝求之不得的事情。

当然了,荷兰人三层甲板的夹板船,是海船。

所以,即便是当下大明依靠运输货物的奸商们能够想到这个缩小甲板面积的办法减税,这个减税的办法也会是十分有限的,因为运河的水深制约了这一点。

而之所以说这是配合开海大政的一个举措之一,是因为按照通关船只最大甲板面积计税的税额,全是建立在每艘船满载的预设前提之上的,所以税额就是比较高的。

不过,这样一来也有好处,那就是逼着这些船家尽可能地满载航行,也算是变相地提高了运河的通行效率。

同时,通过提高运河的通行费,也让那些适宜走海运的大宗货物运输,通过海运的方式运通南北。

对如今运河上的这种新面貌,徐弘祖是完全赞成的。

他持有朝廷任命他为兵部职方司司务的公文,而且乘坐的客船也不是满载,除了船家之外,就是他自己和仆人,但是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徐弘祖根本不在乎这点小钱。

从江阴过了江之后,赶到扬州乘船,在扬州的钞关下,按雇佣的船只面积,交了运河全线的通行费之后,领取了通关凭证,然后一路北上。

行经淮安、临清、河西务等地税关,只需出示在扬州税关发给的通行凭证,就能畅通无阻,既省时,又省事,还不会总是造成运河上的船只拥堵。

而几年前通过运河北上之时记忆中数不清的钞关税吏,这一次也全都消散不见了,除了路过沿岸城镇市集的时候,上岸购买饮食之物以外,没有出现过总是被人拦下收费的情形了。

时隔数年再次乘船北上,运河之上以及运河两岸的新面貌,让他对这一次的北上之行更加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