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二二章 八旗粮饷(2 / 2)


七月初九日上午辰时,沈阳汗王宫,也就是现在的大金国皇宫笃恭殿里,满殿都是金钱鼠尾大光头。

时值盛夏,沈阳城里一样是酷暑难耐,所以今日齐聚笃恭殿议事的旗主贝勒和大臣们,都是清一色的金钱鼠尾大光头,除了头顶上那根细长的小辫子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剃得锃明瓦亮。

范文程、宁完我等集贤院的汉人检讨们,跪在殿中的一个角落里,打量着肥头大耳、细眉长目的黄台吉。

黄太吉原本英武不凡的帝王之相,却被脑袋上顶着的那一根小辫子破坏掉了,心里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滑稽和诡异。

李永芳等最初一批明军将领,投降奴儿哈赤的时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用剃发结辫的。

这些人被特别允许保持汉人衣冠、发式和兵甲,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从哪个明朝降官降将开始,这些汉人降官降将,开始通过剃发结辫来显示自己的忠诚,搞得其他前来归顺的汉人也不得不跟着剃发结辫了。

其实,范文程、宁完我这些汉人秀才,再怎么心甘情愿地当汉奸,他们也改变不了自己血管里流淌了几十年的汉人血液。

所以虽然跟着剃发结辫了,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大金国贝勒大臣们头顶上的金钱鼠尾,还是有点别扭。

如今听说要“议和”,而大明皇帝那边似乎还颇有诚意的样子,这让范文程等汉人谋士们反而有点担心。

他们这些人担心的是,黄台吉可千万别经不住诱惑,真的与大明朝议和了。

因为要是那样的话,他们这些背弃了大明,背弃自家祖宗的降人,岂不是两面不落好,里外不是人?

范文程心思电转期间,黄台吉已经让如今集贤院的昂帮章京达海,也就是集贤院总管大臣达海,念完了明朝这边的“和书”。

大明朝这边的“和书”念完,笃恭殿中的旗主贝勒大臣们,都是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天这太阳难道是打西边升起来的吗,怎么一向死硬的明国君臣居然也同意议和了?!

不过,如今黄台吉的权威日重,旗主之中除了代善和莽古尔泰这两个奴儿哈赤时期原本位在黄台吉之上的大贝勒之外,已经没有人敢于在笃恭殿议事的时候胡乱说话,公开质疑黄台吉的任何决定了。

奴儿哈赤亲封的,与其同时代的后金五位谙班大臣,此时也都已经相继老死病死了。

而且过去的五谙班制度,也在黄台吉的提议下,搞成了八大臣,新任的八大臣,比如罗什、希福、达海、库尔缠、扬古利、达尔汉以及冷格里、纳穆泰等人,又多数出自两黄旗,全都是黄台吉的亲信和支持者。

这些人既是黄台吉提拔起来的后金国八大臣,同时又都在集贤院里各挡一面,帮着黄台吉这个金国大汗或者或金国皇帝处理两黄旗的事务,以及整个后金国的军政事务。

最初作为黄台吉本人政务参谋班子的集贤院,如今几乎一跃而成为了后金国的小朝廷了。

只是这个小朝廷直接听命于黄台吉,而且也只听命于黄台吉。

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先由这个集中了汉人书生与八旗智谋之士的集贤院商议。

他们拿出了对策之后,交给黄台吉,黄台吉认可之后,再拿到笃恭殿上与众旗主贝勒们商量决定。

之前黄台吉在广宁城外自己定下的“议和”之计,还没有在后金的朝堂之上公开讨论。

不过黄台吉率领大军回到沈阳之后,这个消息也已经传开了。

后金八旗与明军打生打死这么多年,现在突然说议和,当然也引发了一些议论。

有的人不愿议和,与此同时也有的人愿意议和,一时之间沈阳城的八旗权贵圈子里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只是如今黄台吉权威日重,没有人敢于前去询问质疑罢了。

而黄台吉终究也是一代英主,知道这个事情不说开了也不行,八旗上层要是不能心往一处想,那么迟早会出大问题。

“这几天各个旗主贝勒府里议论纷纷,说的都是听来的传闻,说朕准备与明国议和了。

“刚才达海宣读的,正是明国君臣着人送来的和书,你们也都听见了,都说说看,我大金与明国的这个议和,究竟该不该进行下去?”

说完这话,黄台吉抬头扫视了一圈或跪或坐在笃恭殿中的旗主和贝勒们,等待众人说话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