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一二章 哀荣备至(2 / 2)


崇祯皇帝听徐光启这么说下去似乎没完没了的样子,立刻挥手打断他的话头,说道:

“很好!康字可以!就定康字吧!”

说完这话,崇祯皇帝看着徐光启,继续说道:“今日将英国公的谥号与封赠一并定了吧!礼部若已有意见,今日阁臣皆在此,都说了吧!”

见崇祯皇帝有点不耐烦了,徐光启当即说道:“先英国公袭爵三十又二年,德操纯固、镇静守度,于先帝、于陛下,皆有义安中外、以劳定国之功!

“自陛下日前遣人入英国公府问疾之时起,臣即与礼部各员商议预备万一之用,皆论先英国公之义安中外、以劳定国曰忠,之德操纯固、镇静有度曰定,谥之曰忠定,当恰其分!”

崇祯皇帝听徐光启说完了这番话,想了想,也觉得挑不出什么毛病,于是点了点头,就算是认可了。

不过,对于英国公张惟贤的哀荣,崇祯皇帝却不会吝啬,点头认可了徐光启作为礼部尚书给张惟贤定的谥号之后,他对众人说道:

“先英国公张惟贤德行无失、公忠体国,朝廷赠谥忠定,卿等可有异议?”

徐光启也是内阁里任职时间很长的阁老了,如今前面说了那么多,而皇帝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内阁首辅李国镨、阁臣孙承宗、定国公徐允祯自然不会反对。

因此,皇帝话音刚落,众人皆说道:“臣无异议!”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接着说道:“英国公祖上荣国公张玉曾因为奉天靖难之功,于逝后再追赠河间王,张玉之子英国公张辅,亦曾因讨平安南之功,于逝后追赠定兴王。

“朕以为张惟贤之功,虽不比奉天靖难或者讨平安南,然其佐先帝与朕两度义安中外、以劳定国之功却不可不论!

“朕欲追封其为安肃王,其他一如礼部旧例,卿等以为如何?”

在明朝的时候,两个字的王都是郡王。

不管是宗室,还是勋贵,这个规矩是一样的。

不过对于勋贵武臣而言,封到郡王已经是到顶了,而且都是死后追封。

即便是徐达这样的人物,封的中山王,也是死后追封的。

如今张惟贤死后得到这个安肃王的追封,让他可以比肩其祖先张玉的河间王、张辅的定兴王,也算是哀荣备至了。

至于崇祯皇帝最后的问话,众人当然都是无异议。

这样的事情,除非张惟贤生前与之有仇,否则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毕竟死者为大,而且追封一个已经死去的国公为郡王,在大明朝的历史上,也的确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见众人无异议,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各项封赏追赠事宜,宗人府并礼部尽快办理妥当!”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出,然后对众人又说道:

“逝者的事情已了结,但是生者的事情还要办。朕之前对于功臣世爵的承袭,已经定下了规矩。除非朕有特制,恩准世袭罔替之外,一律减等世袭,也就是世降一等。

“不是朕舍不得皇恩浩荡,实在是如今的大明朝没有那么多给不尽的俸禄钱粮!

“如今户部的情况有所好转,可要不是这三年朕的内帑贴补太仓,户部的国帑怕是早已经空空如也了!”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看着在座的两个拥有功臣世爵的人,也就是宁城伯孙承宗和定国公徐允祯,对二人说道:

“定国公、宁城伯,两位对此可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