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7章 风云际会(一)(“饮水醉梦”盟主加更)(2 / 2)

“好一个自己人!”忽必烈意味深长地看着赵维。

“比那些表面忠义,背地里却为了蝇头小利就可至社稷于不顾的假忠假义,强上百倍。没想到啊,会从你的嘴里说出来!”

“嘿嘿!”赵维陪笑,“实话,都是实话。”

忽必烈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赵维这个小子,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他说真话和说假话的时候,表情是有区别的,忽必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

“好吧!”

忽必烈放下书册,站了起来,竟走出龙座,来到赵维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赵维,记住你今天说的话,然后...给朕滚吧!”

把赵维弄的一愣,看着忽必烈,收起戏谑神情,深深的上了一个大礼,然后大步出殿。

他就说最好不见吧?这老爷子人格魅力暴表,赵维都有点不忍心了。

送走赵维,忽必烈才转向谢叠山,缓和了语气。

“先生上了年纪,冬猎就不让先生随驾了。”

谢叠山颔首致谢,“多谢陛下还念着!”

“嗯。”忽必烈应了声,“先生再给朕讲一段经吧!后天出了京,却是要很久才能再听先生讲学了。”

“好。”叠山先生自无不可。

其实,若忽必烈是个汉人,他必定会效死力辅佐。

可是有些事,就是这么残酷。

整整讲了两个多时辰,君臣二人只觉时间飞快,转眼已经天黑。

忽必烈让人送叠山先生回去,临别前,尚有几分不舍。

在御书房,目送谢叠山出宫,神情渐渐变得冷峻。

“原期不变,十五巳时,起驾北巡!”

......

————————

十五日,大元皇帝起驾北走,开启冬猎之行。

此时,北方已落初雪,大都内外万物萧条。

赵维依例在城外送驾,忽必烈在上马之前,还特意到赵维身边看了看,却是没有说话。

二十日晨,大雪。

赵维还是睡梦之中,王道长便拍开了房门,“有情况!!”

赵维腾的弹了起来,“说!”

“今晨还未开城门,便有两个和尚持太子令信叫开了城门,直奔中书而去。”

“去干什么?”

王胜摇头,“中书守卫森严,我怎进得去?却是不知去干什么。

不过,两个僧人进去不久,就有值夜的文吏出中书,跑到留京的副枢密张易府中,把张易请到了中书省。之后,两个僧人再没出来过。”

是了!!

赵维眼冒绿光,应该就是是了。

原本的历史中,刺杀阿合马的开端,正是两个僧人清晨入中书省,说是太子回京理佛事,要中书省准备贡品香烛。

而张易当然不信,将两个僧人扣押起来,严加拷问,最后也没问出个结果。

但是到了中午,东宫总管亲自去了中书省,与早晨的事两相印证,张易这才不得不信,重视起来。

自此,再没有人怀疑太子回京的事。

说心里话,这个局设的很精妙,精妙的让人拍案叫绝。

王著没有直接让东宫总管去中书省假传太子意,而是在没有官方文书的情况下,让两个和尚先闯入中书省,要钱要物,给人的感觉就是荒诞至极。

中书官员自然是不信,可是抓起来拷问,和尚又咬死不承认。

这会在官员心中形成一种畏惧心理,怕自己抓错了人,得罪了太子。

等到中午东宫总管一到,即使没有官方文书,更没见到太子本人,可也没人会怀疑事情的真伪了,甚至是不敢怀疑真假。

因为已经得罪了太子,不能得罪第二次,只会想方设法的迎合、以求赎罪。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本历史之中,只凭借八十个人,在没有任何可信手段的情况下,就能调动大都城防和军队,甚至在百官的眼皮底下把阿合马正法的根本原因。

“现在怎么办?”

王胜虽然不知道赵维是怎么猜到今天会有大事发生的,但是现在显然不是问这个的时候。

赵维想了想,“等!!等到中午,如果东宫的人去了中书省,那咱们就开始动。”

“好!”王胜点头,“我去盯着。”

眼珠子里又开始暴躁起来,这货就是个战争贩子,投错了胎才当的道士。

王胜一走,赵维开始在房中踱步,思考每一个细节。

黛西娅和马小乙在城外等着......

王胜的三个师兄弟埋伏在王应麟家附近,只等信号接人......

叠山先生说,他早就准备好了......

血头就在侯府之中,是赵维花了五百贯中统钞买回来的。

只要起事,在血头的带领下,城中一千印第安战士会点着包括宁国侯府在内的各处火点,制造混乱。

王胜的其他师兄弟已经把北兵司的布局摸的一清二楚。

救出文天祥,带走疯张珏,到南门前与谢老太太汇合...出南门,绕道往北走,在燕山里藏几天,再分批南下。

似乎...已经是没有任何差错。

中午,东宫总管杀进中书省,昭示着万事已备。

王胜回到赵维屋中报信的时候,宁王殿下已经穿带整齐,一身汉人衣袍,分外帅气。

腰配长刀,后背硬弓,总之浑人立马变高富帅,还是帅的反光那种。

王胜一看,“我要是没消息,你是不是就白折腾了?”

赵维瞪眼,“没消息老子先宰了你,再去和元人拼命!”

王胜大叹,“唉,果然帅不过三息。”

“不过,可以行动了。中书省已然大乱,被一太监搞的鸡飞狗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