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165节(2 / 2)


  忠心……

  张让停下了脚步,他想起来了。

  他想起了中平二年,司徒陈耽进言一事。

  当时司徒陈耽情绪激动,拦在了天子的身前。

  当时蹇硕挡在了天子的身前,以身护持,怒斥陈耽,而他们却没有一人上去为天子挡驾……

  张让回头看向身后的宫殿,又看了看手中的帛书。

  现在蹇硕受宠,更是兼任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风头已是盖过了他们任何一人,虽说蹇硕与他们交好,但也不得不防备一二。

  ……

  “斄(ti)乡侯董卓征讨羌乱甚是反复,前太尉张温曾以天子诏书征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晋见张温,而且据禀,其面见张温时言辞傲慢,手下羌人随从甚多,颇有些不愿与羌人为敌。”

  蹇硕见张让退出大殿,躬身继续向着刘宏禀报道。

  “董卓……咳咳……”

  刘宏又咳嗽了数声,此前他听闻消息,太过愤怒,气急攻心,又因为天气原因感染上了风寒,虽然太医已经用药,但现在还是感觉有些吃力。

  “是曾经跟在张然明(张奂)麾下的那个羽林郎董仲颖?”

  刘宏对董卓倒是有些印象,黄巾之乱时,这个董卓好像被委任为将,只不过是战败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了“减死罪一等”。

  后面大赦天下,董卓才获得赦免,

  再后来,北宫伯玉领羌骑进犯,十常侍好像举荐了董卓,刘宏当时应诺了破虏将军的职务。

  “正是。”

  “之前,好像张温一共派出有六路人马进剿凉州叛军,其中五路人马尽皆战败,唯独这个董卓带着军队全员班师,所以得封为斄乡侯,可对?”

  刘宏虽然脑袋有些昏昏沉沉,但是他记忆倒是不错,此时也想起了那个有着数面之缘,身材颇为壮硕,长相威严的武将。

  以前跟在张奂的后面,倒是显得有些唯唯诺诺,甚是恭敬。

  蹇硕继续说道:“董卓如今屯兵于右扶风,却是难以调动,颇有拥兵自重之嫌疑,除去原来麾下军兵外,又收纳了许多湟中的义从。”

  “袁滂虽然持重谨慎,但是威望不足,只怕是难以节制董卓这样的骄兵悍将,并州已失,凉州威胁渐进,司隶不容有失。”

  “依你之见,该派何人前往美阳,统领大军合适。”

  刘宏沉吟了片刻,询问道,蹇硕不仅忠心,而且通晓军事,这段时间随侍他的身旁,对朝中政事也颇为了解,所以刘宏有时候会询问蹇硕的意见。

  蹇硕顿了一顿,郑重的说道:“依臣之见,非皇甫义真不可。”

  “皇甫义真……”

  谈起皇甫义嵩,刘宏的心情倒是有些纠结,皇甫嵩平灭黄巾有功,但也使得其名满天下,是再使其统兵,虽然皇甫嵩并未有反意,但刘宏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但张奂、朱儁皆是已逝,卢植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卢植却屡屡反对他的意见,调派卢植统帅大军,却也是不妥。

  第二百四十七章 耀兵大典

  耀兵大典将在皇宫的平乐观举行,平乐观前修建一座高大的讲武坛,上立高达十丈的十二重五彩华盖,此处乃是天子刘宏临视三军的地方。

  另一方面在讲武台的东南,又为大将军何进也修了一座略小一些的武坛,上立九丈的九重华盖,以示统帅的威仪。

  此时虽然典礼暂未开始,但平乐观内外已经站满了守卫的兵丁。

  讲武坛上下皆是站满了持锐披坚的汉军甲士,文武百官也已经尽皆来到平乐观参礼。

  在皇宫之外,步骑三军共计有两万余人,皆是排列着军阵,严阵以待,稳稳的站立着,不见丝毫的响动。

  西园禁军编练入伍的军卒,几乎皆是各军中的精锐,良家子,还有洛阳城中贵族的子弟,虽然并未操练许久,但已有强军风范。

  只看其武备,西园禁军绝对是整个汉帝国武备最为精良的军队。

  曹操此时踌躇满志,顶盔掼甲站在阵列之前,夏侯惇、夏侯渊两人随侍其后。

  相比于曹操春风得意,袁绍的脸色却是难堪了不少,耀兵大典在即,但其脸色却颇有些愤怒。

  曹操偷眼看了一眼,却不知道袁绍为何愤怒,他此前早已经得知自己将要被封为为典军校尉,而袁绍被封为中军校尉,那可是仅次于上军校尉的官衔。

  注意到曹操的眼神,袁绍有心想和曹操言语,但平乐观外却是已经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万岁!!!”

  皇宫外数万军卒齐声高呼,喊声响彻行云,也迫使袁绍放弃了和曹操交谈一番的想法。

  皇帝的车架已经来了。

  天子刘宏双手按持着车架的扶手,张让、赵忠两人

  “以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步兵、骑士数万人在皇宫前结阵为营,

  盔上插着翎羽,身披重甲的羽林骑,手持马槊,护卫在皇帝的车架周围,又有披坚持锐的禁军步兵在旁。

  刘宏一身戎装,腰挂汉剑,身后张让、赵忠皆是同样身披甲胄,按佩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