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612节(1 / 2)





  交通的不便利,关隘的众多,使得益州超然于世外,可以用极少守备的力量挡住其他各方势力的进攻。

  但是没有人想到,真正的猛虎并非是刘焉,而是那个名不见经传,声名不显的任宪。

  贾诩和许攸的判断,是基于收集而来的东州兵战绩。

  此前任歧和贾龙的叛乱,也使得贾诩和许攸认为这一次任宪仍旧是必败无疑。

  而许安却忽略了他所带来的影响,所引起了蝴蝶效应。

  东州兵的主体是从南阳以及三辅,也就是关中地区逃避战乱的世家豪强和平民百姓。

  原本的时空之中,董卓被刺,李傕、郭汜叛乱,而后更是互相攻杀,使得关中残破,让大量的关中人不得已背井离乡。

  而南阳郡也因为袁术和刘表两人的不和而动荡不休。

  原本的时空之中,孙坚死在了初平三年(192年)。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

  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

  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知晓孙坚勇武,知道正面作战难以击败孙坚,于是假装溃败,逃到岘山之中,孙坚果然领兵追击。

  埋藏在两侧的伏兵看见孙坚的身影,立时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猝不及防,被乱箭射杀.

  而如今的南阳被汉庭所收取,袁术和刘表两人也没有矛盾,南阳并没有再度发生动荡,而关中地区也因为黄巾军的进驻稳定了下来。

  刘焉麾下的东州兵,实际上没有原本的时空之中那般强大,反而是弱小的许多。

  而任宪却是不仅得到了益州黄巾军的援助,连战连捷之下,还让益州的一众豪强世家看到了刘焉的虚弱,于是更多的豪强世家加入了反叛的队伍。

  准确来说,不能叫做反叛,因为现在任宪是天子亲封的益州刺史,他们才是真正的汉军,而刘焉却是乱臣贼子。

  此消彼长之下,益州的局势急转直下,这也使得许安被迫兵行险着。

  许安紧握着腰间的雁翎刀,看着前方陡峭的山道。

  一侧是陡壁,另一侧便是悬崖,只有一条仅供一人通行的小径可以通往前方,小径上杂草丛生,多是新鲜的脚印,一路走来,含有人烟,和老旧的痕迹,足以见这处小径基本上没有人使用

  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

  许安抬头看向前方,邓艾当初就是带领着军兵从摩天岭上裹着毛毡强行翻过了摩天岭。

  据说翻过摩天岭,就使得邓艾麾下的三万大军,折损了上万人。

  “让工匠搭建简易栈道,做好防护。”

  许安没有去看贾诩,转而向着一旁的文丑询问道。

  “后续部队都已经通过了景谷道吗?”

  “吕将军带领后军已经通过了景谷道。”

  “相信我。”

  山风呼啸,许安闭上了双目。

  时间彷佛回到了光和七年的时候。

  下曲阳大败,他带着两百余名残兵一路逃亡,最后夺下了井径关……

  当时他站在井径关的关墙之上时,山风也是如同今日这般急切。

  他当时没有选择,他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假扮驿卒诈开井径,所幸最后他还是成功了,他成功的成为了那两百名残兵的领袖。

  当时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若是攻不破井径他们所有人都会死在汉军的围剿之下。

  但是如今,他已经是一方势力的领袖,他麾下的精兵强将无数,他早已经不需要再冲锋陷阵,只需要坐镇中军,调动大军指挥即可。

  许安很明白,贾诩所说的话是正确的。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太平道现在绝对不能失去他,一旦他身死,整个太平道都将瓦解,一如当初都张角旧事一般。

  但是这一战,他必须要亲领大军。

  否则益州一旦归于南庭,三国鼎立的局面将会提前到来,黄巾军失去了益州,失去了屏障,将难以再置身事外,不仅使得原本稳固的后方遭受威胁,也失去了可以扩张的方向。

  第六百九十章 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初平四年(193年),四月三日。

  此时已经是许安带领大军进入阴平道的第十五天。

  但是黄巾军这十五天以来,总共前进的距离连六十里都还不到。

  山道之上,运送辎重的独轮车本来只需要一个人便可以操纵,但是此时却是同时被几根绳子,三四个人保护着,就是为了防止摔下山崖。

  很多的道路都是一侧陡壁,一侧悬崖,说是攀山而进,丝毫不为过。

  战马被骑士牵引着缓缓的向前,一步一趋。

  身穿着轻便戎装的军卒只带着雁翎刀之类的短兵,所有的盔甲都交给了后方的辅兵,长兵也是由辅兵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