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652节(1 / 2)





  太平道占据并州全境不过五年,占据凉州全境不过两年,占据中州不过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虽然太平道有符祝传道,军力鼎盛,在地方推行屯田制,对于地方的管控和掌控力都要高于汉庭和魏庭,但是却仍然没有办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将凉州和中州两地完全掌控。

  并州的世家豪强几乎尽去,并州又是太平道影响时间最久的大州,因此并州的地方的掌控力,现在黄巾军可以说是完全掌控。

  但是凉州、中州新收。

  凉州情况无比,汉羌混杂,难以管理,东汉一朝,上百年的时间都难以管控。

  现在许安纯粹是以势相压,阎忠作为凉州牧,本就在凉州广有威望,羌胡各部知晓凉州牧是阎忠担任,皆是没有多少的埋怨,他们敬重阎忠,也畏惧黄巾军的军力。

  天火蔽日,一日之间,长驱数百里的黄巾军被凉州的羌胡各部当成了天兵,而许安也被当做了天神,再加上凉州州内的数万骑兵,这才使得凉州的郡民都如此的老实,不敢造次。

  中州的大部分豪强世家虽走,但是残留下来的豪强仍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中州之地,在许攸的施政之下,还算是祥和,但是却是短期内无法作为根据地,中州之地的民众还没有完全的相信太平道,信服太平道。

  现在益州之地刚刚收取,还远远没有到能够完全掌控的时候。

  汉中郡郡民大都信奉天师道,南疆诸部都有自己的信仰,益州的豪强世家本性难改,如今治理益州还需要靠他们,只能慢慢的削弱。

  许安准备将提刑按察使一职交给了益州雍氏出身的雍乔为提刑按察使,又将一部分豪强世家出身的官员留下,便是为了暂时稳定益州豪强世家的情绪。

  整个益州南部五郡,除了一家民怨极大,试图负隅顽抗的豪强世家被诛灭外,其余各家都虽然遭到了惩戒,但是并不严重,这也是履行当初的许诺。

  只要是主动投降,有过立功,便可以宽大处理。

  当然这样的宽大的处理是针对一部分不太严重的罪责,罪大恶极者,民怨沸腾者,并不适用。

  而那一部分的豪强世家要么选择弃车保帅,要么便被黄巾军的军队给消灭。

  如今太平道虽然占据四州,治下千万之民,但是实际上底蕴不足,百废待兴,要想真正的掌控除去并州之外的另外三州,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并非是一蹴而就之事。

  游戏之中攻城略地,占下一城,占下一地便可以利用城池、地方的物产、资源、人力。

  但是在现实之中并非游戏,真正掌控一地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军心、民心、交通、收支全都需要去考虑。

  现实中的人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做法,各方的势力都需要利益,都想要得到好处。

  若不能做好利益的分配,让跟随着你的人获得利益,得到支持,那么走到最后将会变成孤家寡人走向消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大军开始行动。

  首先沿水路自成都快速到达犍为郡的治所僰道,而后以僰道为前进基地,分为三路,同时进军讨伐叛乱三郡。

  蜀汉三路大军南下,连战连捷,雍闿、朱褒、越嶲三郡的首领相继被斩杀。

  建兴三年,五月,诸葛亮带领大军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境内。

  在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多重困难之后,终于是在味县的北方,追上了孟获军。

  双方在味县以北展开军阵,爆发激战,最终汉军经历血战,一举将孟获麾下的夷兵击败,孟获亦被生擒。

  接着,诸葛亮大军南下到达味县地区与李恢的部队会师。

  随后汉军向西继续挺进,进兵滇池,并分兵思路,前去平定四周的部族。

  建兴三年,秋,南中之役以汉军战胜而结束。

  诸葛亮击败了南中叛军之后,南疆各部才真正的归心,

  孟获等一众蛮王对于诸葛亮心悦臣服。

  现在许安自然不可能逼反南疆的夷人部落,然后将这些夷人部落击败收心。

  对于如何治理南疆的夷人各部,许安提出了方案,和贾诩、许攸两人,还有雷铜、吴懿商讨之后定下了方略。

  这份方略最后并没有修改多少,贾诩和雷铜等人只是提出了少许的修改意见,方略之中只有一小部分不太符合当地南疆部落的情况。

  而许安询问他们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贴近实际。

  大体的方略,许安很肯定,这份方略的举措绝对是正确的。

  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这份方略的可行性。

  方略的着重,主要是以土司制度为主,怀柔与威慑政策为辅,恩威并施。

  汉时周边各国多是俯首称臣,虽然有时掀起叛乱,但是汉军都能将其镇压。

  对于如何治理周边部落、国家,汉庭一般是扶植亲近的势力,以怀柔为主,以威慑为辅,再加上汉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兵强马壮,因此周边的小国一般轻易不敢反抗,汉庭的怀柔政策,也使得很多的部落感念恩德。

  虽说很多部落都没有建立文明,但是受到汉文化长久的影响,并非是只畏威,而不怀德,这也是这个时代令人有些感怀的事情。

  昔日傅燮被围冀县,数千名曾经受过其恩惠的胡骑在城外请求傅燮出城,并愿意保送其返回故里。

  盖勋兵败,胡人首领知晓是盖勋领兵,因为其收过恩惠也不曾加害,反而是将其送归。

  乌桓丘力居等人听闻刘虞就任幽州牧,立即便派出了使者请求归降。

  当时的乌桓还是占据上风,但是丘力居等人知晓刘虞来到之时,仍然是选择了归附。

  而后刘虞被公孙攒斩杀,其旧部乌桓人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反抗公孙攒,要为刘虞报仇。

  有汉一朝,怀德者难以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