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783节(1 / 2)





  孙静抬头看了一眼高坐在皇座上的天子,他不清楚天子知道不知道这选官制度可能会如何演变……

  天子许诺的绣衣使者必须将案报由廷尉,签发缉捕令,才能捕人,使得保守派的态度缓和了一些。

  九品官人法提出之后,朝会的风向也发生了改变,变法派的态度强硬了许多,而保守派的态度软化了许多。

  朝会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落下了帷幕。

  孙静虽然远离中央了许久,但是他也算是沉浮宦海。

  虽然这一次加税和清丈土地、以及九品官人法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敲定。

  但是这些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不久就能够解决。

  这一次的变法进程再度拉近,加税和清丈土地能够给国家带来巨额的税收。

  税收提升之后,国家也有了更多的钱用于之后的战事。

  国家的前景看起来比原来要好了数倍,甚至国力都能够恢复北伐失败之前。

  只是……

  灭国之难近在眼前,但是朝堂之上众人心中却将宗族放于国家之前。

  想要推行变法,还需要不断的博弈。

  这变法究竟能变到什么程度。

  这变法到底能不能改变如今的局面。

  这变法的到底能有多少的成效?

  孙静缓步走在宫城的道路之上,向着宫城之外走去。

  来时东方未曙,但是现在阳光刺眼无比,让人难以睁开双目。

  但是孙静却是感觉不到半分的暖意,只感觉北风蚀骨,通体冰寒……

  第八百二十八章 一语成谶

  章武二年(197年),二月上旬。

  汉庭最初变法是在章武元年的二月开始推行,到如今已经足足有一年的时间了。

  汉庭内部如今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都皇宫之中,很多地方还铺着一层厚厚的积雪,不过御道之上却是干净无比,显然是有人时刻注意着御道之上的清洁。

  刘协孤身一人缓步行走在宫廷的御道之上,没有人跟随在他的身侧。

  四下是身穿着甲胄,手执执着利刃的羽林卫军兵,这些羽林卫的军兵原本大多都是绣衣使者在编人员,绣衣使者独立之后,这些人仍旧负责他们原本的职责——守卫宫禁。

  羽林卫在这段时间扩招了数千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北伐军的遗孤。

  昔日汉武帝建羽林骑,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于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

  除羽林卫之外,还取军中遗孤与各将官子孙统为一军,号为虎贲军,立虎贲校尉为军事长官。

  羽林、虎贲两军不受任何人节制,只听从于皇帝一人。

  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羽林、虎贲两军中的军卒基本都是贵族世家子弟,真正的良家子却是少之又少。

  中平五年戊辰之乱之时。

  骞硕持遗诏要奉刘协为天子,何进等人却要扶持刘辩为天子。

  而后骞硕率先发难,指挥宿卫围杀何进。

  袁绍、曹操等人护着何进一路杀出大殿,双方就此在宫中展开了激战。

  戊辰之乱的影响甚至比黄巾之乱的影响还要巨大,正是那一场宫变改变了所有的局势。

  骞硕不得已之下只能是让董卓入京,击破了袁绍和曹操带领的西园禁军,彻底瓦解了世家在京内的力量。

  而这一场宫变之中,羽林、虎贲两卫本应该保护宫廷,但是却倒向了世家一方。

  若非是羽林、虎贲两卫失去了掌控,骞硕完全不用放董卓入京,天下也还不会失控。

  但是一切都没有如果,羽林、虎贲两卫曾经是天子的亲军,但是被世家渗透之下却是成为了世家的军队。

  若不是灵帝在最后的时期还培养了一支宿卫和绣衣使者,骞硕甚至没有办法和何进相争。

  经历了戊辰之乱,又经历了董卓乱政。

  刘协永远都记得那两日所发生的事情。

  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

  李儒于陛下宣策,崇德殿内,一众西凉军的军将皆是按刀而立,虎视眈眈。

  殿内群臣缄默,满堂诸公皆沉默以对,唯有尚书丁管站起了身来,发上指冠,怒斥董卓。

  “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

  而后丁管被一众西凉军武士押出了崇德殿,就在崇德殿外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