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786节(2 / 2)


  长江中游,丘陵交错,植被茂密,绵延数千公里,无法进行全面防御。

  但是可以依托襄阳、宜昌等沿江重镇把守,只需要支流的要害险地设下重兵,便可以有效仿制北兵南下。

  历史上南宋战力孱弱,而蒙古骑兵当时已经是纵横天下,正值鼎盛时期,几乎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

  当时南侵的蒙古人不仅有着强悍的骑兵,还有数量繁多的精锐步兵,以及配重投石机这一攻城利器,但是却仍然在襄阳城被阻隔。

  宋蒙鏖战襄阳,双方皆是倾尽全力,然而终因孤城无援,守将吕文焕选择了投降。

  襄阳之战历时近六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

  襄阳失陷也标志南宋的终结,自此南宋一蹶不振,蒙古大军长驱直入。

  六年之后,崖山一战,宋军惨败。

  陆秀夫彻底绝望,在安抚幼主之后,将国玺绑在幼主身上,背着幼主跳海自尽,南宋就此灭亡。

  长江下游气候湿润,地势平缓,土地肥沃。

  长江确实是一道天堑,只是其下游地区水流减缓,浅滩遍布,便于渡江,根本无险可守。

  所以自古便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

  因为只守长江的话,便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北方军队一旦过江,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和反击。

  南明、南唐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占据淮河地带,只有依靠长江,轻而易举便被消灭。

  守江必守淮,淮水还可以和秦岭连成一线,阻挡北方军队南下。

  正因为这样的地利,才造成了古代很长一段南北对立的时间。

  许攸上前指着舆图扬、荆两州的位置,继续侃侃而谈。

  虽然他在战略之上不如贾诩,但是分析问题,却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我军步兵坚韧,有重甲训练之利,习惯野战,但是却多在平原作战。”

  “我军骑军众多,善于在平原作战,但是南方多丘陵,而少平地,且河网密布,难以奔驰。”

  “我军就算是攻占兖州,却得利甚少,自兖州进攻青州,只有两道要道可以进攻,青州军只需要在两处设防即可阻挡我军前进的步伐。”

  贾诩眼神明亮,声音也不由自主高昂了几分。

  “占据兖、豫两州,迫使汉庭南迁,只能打击汉庭之声望,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兖州汉军有军八万,其中有不少是徐、扬、豫三州的援兵,徐州军一部北上驰援青州、一部西进驰援兖州,必然守备空虚。”

  “而扬州居后方守备自然也是不被汉庭放在首要,就算是有所防备,也绝对比兖州和荆州两州的守备要薄弱的多。”

  “我军趁势南下扬州,只要占据了江岸,便可以切断汉庭南撤之路。”

  “届时,汉庭后路断绝,我军只需要度过黄河,击破兖州,便可定天下!”

  许安背负着双手,看着眼前舆图。

  他原本就计划着利用海军进攻青州。

  只是当时他的想法是自兖、青两州同时进攻,齐头并进。

  但是贾诩这一次的到来,却是让他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率先进攻兖州,只会使得汉庭立即南迁,放弃兖州和豫州北部,直接退守淮河,长江一带。

  汉庭退守江淮,以失去兖州全境和豫州北部的代价,却是可以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长江下游和淮水有两道水道相连。

  其分别是中渎水道和合肥水道。

  只要占据这两条水道,长江水师可以直接通过两条水道进入淮河。

  淮河流域极为广阔,其支流遍布,且水量丰富,很多战船也可以在其上航行。

  有水师之利,汉军的后勤补给压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半个豫州都将会处于汉军的兵锋之下,那么就算是明军占据了豫州,却也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发展。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此时的南方,并非是后世已经得到了开发的南方地区。

  两汉时期的南方只是得到了初步的开发,还并没有成为后世的鱼米之乡。

  这个时候的南方地区刚刚开始开发,很多地方都还是原始森林,河泽密布,瘴气丛生,道路艰险,转输困难。

  江南的开发主要仍在长江沿岸和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以及岭南、珠江流域。

  而在内陆地区,却仍是没有怎么开发,人烟稀少。

  在东汉时期东南地区的内陆仍然有不少的山越人。

  贾诩和许攸两人不断的完善计划。

  很快一个另辟蹊径的南征计划的雏形便已是被拟定了出来。

  差六十二字……应该不会被骂吧。

  第八百三十章 辽东乱局